文章资讯
新闻资讯
联系我们
联系人:
手机: 18710027383
电话: 18710027383
邮箱:
地址: 全国40城市分支机构,具体地址电话咨询。
帮助中心
债务追讨中的心理战术:用这几招让欠款人主动还钱
要让欠款人主动还钱,核心不是“逼”,而是用心理杠杆撬动他的“行动意愿”——让他觉得“还钱更划算”“不还更麻烦”,甚至“不还对不起你”。以下是6个能立刻用的实战战术,每个都配具体场景和话术,直接套就能用。
1. 用“共情式开场”,先拆穿他的“防御墙”
欠款人最擅长的就是“装死”:不接电话、不回消息,或者一开口就说“我也没办法”。其实他不是真的没办法,是怕你指责他“没信用”,所以先竖起防御墙。
你要做的是先认同他的“难处”,让他觉得你不是“催债的”,是“一起解决问题的”。
比如小餐馆老板催常来的客户小王欠的8000块:
❌ 错误说法:“小王,你欠我那8000块啥时候还?我都催你三次了!”(直接指责,小王肯定说“最近没钱”,然后挂电话)
✅ 正确说法:“小王,上周看你朋友圈说孩子发烧住院了,现在好点没?我家孩子去年也住过院,光输液就花了5000多,真让人焦心。对了,你之前欠的8000块,我这月15号要交房租,房东说再晚三天就涨500块滞纳金——我知道你肯定不是故意拖,要是能先转3000,剩下的月底给我就行,我也好跟房东交代。”
关键点:先聊他的“痛点”(孩子生病),再讲你的“具体损失”(房租滞纳金),最后给“台阶”(先还3000)。小王会觉得“你理解我”,反而不好意思再装死,大概率会凑钱转你。
2. 用“锚定选项法”,把“要不要还”变成“怎么还”
欠款人拖延的本质是“不想面对决策”——你问“啥时候还”,他只会说“再等等”;但你给两个具体的“还款选项”,他就会从“要不要还”变成“选哪个更轻松”。
比如公司催合作方张总欠的15万货款:
❌ 错误说法:“张总,那15万啥时候能打过来?我们财务催好几次了。”(张总肯定说“下星期吧”,然后没下文)
✅ 正确说法:“张总,昨天跟财务对账,您那15万货款得赶紧走流程了——您看是这周四转10万、下周一转5万,还是这周五转8万、下周三转7万?我让财务把账号发您,您选个时间,我这边提前报备。”
关键点:选项要“具体到日期+具体金额”,而且两个选项的“总金额一致”(都是15万),但“还款节奏”有差异。张总不会再扯“再等等”,只会选一个更符合他资金情况的——比如他刚好周四能凑10万,就会直接定下来。
3. 用“真实成本曝光”,让他觉得“拖延等于害你”
欠款人之所以敢拖,是因为他没看到你的损失——他觉得“欠你钱只是你少点钱”,但其实你可能因为他的拖延付违约金、断货、甚至发不出工资。你要把这些“真实损失”具象化,让他感受到“我拖你,其实是在害你”。
比如批发店老板催供应商刘经理欠的20万:
❌ 错误说法:“刘经理,你欠我那20万赶紧还啊!我都没钱进货了!”(刘经理会觉得“关我屁事”)
✅ 正确说法:“刘经理,你上次欠的20万,我本来要订一批秋季外套,上周厂家说‘款不到就给别人了’——现在这批外套已经被隔壁老王订走了,他昨天跟我说‘这季能赚12万’。更麻烦的是,我上周给工人发工资,因为没凑够,有两个老员工要辞职——你说我这店开了5年,从来没拖欠过工资,现在因为这20万,人心都散了。”
关键点:不说“我没钱”,说“因为你,我丢了赚钱的机会”“因为你,我要失去员工”——这些“具体的、他能想象到的损失”,会让刘经理产生“内疚感”,主动想办法还钱。
4. 用“一致性绑定”,让他“不想做说话不算数的人”
人都有“保持一致性”的心理——比如他之前说过“下个月还”,你要把他的“承诺”绑在他的“身份”上,让他觉得“不还钱=我是个没信用的人”。
比如广告公司催客户陈总欠的12万:
❌ 错误说法:“陈总,你上次说15号还,现在都20号了!”(陈总会找借口“最近资金紧张”)
✅ 正确说法:“陈总,上次咱们在咖啡厅谈的时候,你说‘15号之前肯定把款打过去’,我当时还跟我们老板说‘陈总向来最讲信用,上次跟XX公司合作,人家说你提前三天就付了款’——结果昨天老板问我‘陈总那笔款到了没?’,我都没法说,只能说‘陈总可能忙忘了’。你看要是今天能转5万,剩下的7万下周五给,我也好跟老板交代,不然他该说我‘信错人’了。”
关键点:先提他“之前的承诺”,再提“别人对他的评价”(比如“XX公司说你提前付款”),最后把“你的信任”绑在他身上(“我信你,别让我没脸”)。陈总不想被看成“说话不算数的人”,更不想毁了自己的“信用标签”,肯定会赶紧处理。
5. 用“逆向利益算账”,让他觉得“不还更亏”
很多人催债喜欢说“不还我就起诉你”,但这会让欠款人产生“逆反心理”——“你威胁我?那我偏不还”。正确的做法是帮他算“不还钱的成本”,让他自己觉得“不还更亏”。
比如建材店催装修公司周总欠的30万:
❌ 错误说法:“周总,再不给钱我就找律师了!”(周总会说“随便你”)
✅ 正确说法:“周总,我昨天跟做律师的朋友聊,他说要是走法律程序,您这边得付诉讼费、保全费,加起来得1万多——更麻烦的是,要是法院判了您没执行,您的公司会被拉进‘失信名单’,以后想贷款、投标、甚至跟大公司合作,人家一查就知道。上次我听XX装修公司的王总说,他们因为欠了10万没还,本来能接的小区工程黄了,损失了20多万。您说咱们合作这么久,我真不想看到您因为这点钱影响生意。”
关键点:不说“我要起诉你”,说“起诉会让你损失更多”;不说“你会倒霉”,说“我不想你倒霉”——周总自己会算这笔账:“30万vs失信损失20万+生意黄了”,肯定选还钱。
6. 用“小步推进法”,让他“先还一点,再还全部”
如果欠款人真的没钱,不要逼他“一次性还清”——让他先还“小部分”,比如10%,这样他会觉得“还钱不难”,而且一旦开始还,就会有“继续还的惯性”。
比如服装店催顾客林姐欠的5000块:
❌ 错误说法:“林姐,你欠我那5000块啥时候能全还?我都没钱进新货了!”(林姐会说“我现在真的拿不出”)
✅ 正确说法:“林姐,我知道你最近生意不好,上次看你朋友圈说店要装修,肯定花了不少钱。那5000块你要是实在拿不出,先转800也行——我这月要交水电费,刚好差800。剩下的4200,咱们定在下个月10号,你看行不?”
关键点:把“大额”拆成“小额”(5000→800),让他觉得“这钱我能拿出来”;然后给“明确的后续时间”(下个月10号),让他有“心理准备”。林姐会觉得“你通情达理”,而且先还了800,下个月也会更愿意还剩下的——毕竟“已经还了一部分,再拖就太说不过去了”。
最后:催债的本质是“交换”
所有能让欠款人主动还钱的方法,核心都是让他觉得“还钱”比“不还钱”更符合他的利益——要么是“避免损失”(比如失信、生意黄了),要么是“获得好处”(比如继续合作、保持信用),要么是“减少内疚”(比如你理解他的难处)。
不要把自己放在“受害者”的位置,也不要把对方当成“老赖”——你要做的是“帮他解决问题”:他没钱,你帮他拆成小额;他怕麻烦,你帮他算清成本;他要面子,你帮他保住面子。
试试上面的方法,你会发现:催债不是“对抗”,是“用心理逻辑让他主动选择还钱”。
新闻资讯
- 2025-08-02 10:08:53
- 2025-08-02 10:08:48
- 2025-08-01 11:44:37
- 2025-08-01 11:44:32
- 2025-07-31 15:28:08
- 2025-07-31 15:28:0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