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章资讯

新闻资讯

联系我们

联系人:

手机: 18710027383

电话: 18710027383

邮箱:

地址: 全国40城市分支机构,具体地址电话咨询。

帮助中心

别让坏账拖垮你的企业必学如何防止债务形成坏账

作者: 发布时间:2025-07-21 10:28:15 点击:6

image

企业要防坏账,步不是“追”,而是“堵”——从源头把不靠谱的客户挡在门外。很多老板为了冲业绩,对新客户只看“订单大小”,忽略“付款能力”,最后订单赚的钱还不够填坏账的坑。我服务过一家做包装材料的小工厂,之前为了接一个百万大单,没查客户信用,结果客户是一家濒临破产的电商公司,货款拖了半年后直接跑路,工厂差点跟着倒闭。后来他们改了规则:所有新客户必须过“三道关”——查工商、查流水、查口碑。

查工商不是随便看看营业执照,要去“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”扒细节:有没有“经营异常”(比如地址失联、未年报)、有没有“失信被执行人”记录、最近三年有没有法律诉讼(尤其是买卖合同纠纷)。比如有次他们遇到一个客户,营业执照上写着“注册资本1000万”,但公示系统里显示“实缴资本0元”,而且有3条买卖合同纠纷的被执行记录,直接拒绝合作。查流水是让客户提供近3个月的银行对公账户流水,重点看“流入资金的稳定性”——如果每个月进账忽高忽低,或者只有几笔大额流入,说明客户现金流不稳定,抗风险能力弱。查口碑更直接,找同行业的供应商问:“这家客户付款快吗?有没有拖欠过?”比如有个客户自称“行业TOP10”,结果问了三个同行,都说“这家爱拖款,每次都要催三次以上”,果断放弃。

客户筛选过了关,接下来是“合同锁风险”——很多企业的合同是从网上下载的模板,漏洞百出,比如只写“货到付款”,没写“验收期限”“逾期利息”,最后客户以“没验收”“质量有问题”为由无限期拖欠。我帮一家做电子元件的企业改合同,加了三个“保命条款”:

是“明确付款节点+验收标准”。比如把“货到付款”改成“货到后3个工作日内完成验收(验收标准以双方签字确认的《技术协议》为准),验收合格后5个工作日内支付95%货款;剩余5%作为质保金,质保期6个月届满后10个工作日内支付(质保期从验收合格日起算)”。这样一来,客户没法以“没验收”为由拖款,也没法在质保期过了之后再提质量问题。

第二是“逾期利息+管辖法院”。逾期利息要写具体,比如“逾期未支付的,按日利率万分之五支付违约金(折算年利率18%,刚好低于法律保护的24%上限)”,而且要约定“本合同争议由甲方(己方)所在地有管辖权的法院管辖”。之前有个客户欠了20万,拖了一年,按万分之五算,违约金有3.6万,客户怕起诉后要付更多,赶紧把钱还了。管辖法院约定在己方所在地,起诉时不用跑对方城市,节省时间和律师费。

第三是“所有权保留条款”。比如“在买方未支付全部货款前,本合同项下货物的所有权仍属于卖方”。这招对中小企业特别有用——如果客户破产,你可以凭这个条款要回未卖出的货物,减少损失。比如有个客户买了10万的电子元件,付了3万就破产了,我们拿着合同去法院起诉,要回了剩下的7万货物,折算成现金5万,比全亏好太多。

合同签好不是终点,要“盯着钱走”——很多企业的应收账款是“死后验尸”,等客户逾期三个月才发现问题,这时候已经晚了。我给企业做的“应收账款台账”模板,核心是“三个表+一个预警”:

个表是“基础信息表”:列清楚客户名称、合同编号、合同金额、付款节点(比如“验收后5天”“质保期后10天”)、联系人及电话。第二个表是“动态更新表”:每天录入已付金额、未付金额、逾期天数,用颜色标注风险——逾期10天以内标“黄色”(业务员跟进),逾期30天标“橙色”(财务负责人跟进),逾期60天标“红色”(启动法律程序)。第三个表是“沟通记录单”:每次和客户沟通的内容都要写下来,比如“2024年5月8日,业务员小李联系客户张总,张总说‘下周三会付10万’”,“2024年5月15日,财务王姐联系客户财务,说‘张总承诺的10万未到账,请尽快安排’”。这些记录都是以后起诉的证据。

预警机制要“动起来”——每周开15分钟的“应收账款会议”,业务员汇报黄色、橙色客户的情况,财务汇报红色客户的财产状况,老板做决策。比如有次会议上,业务员说“某客户最近三个月销量下降了40%,老板在变卖设备”,财务立刻查了客户的银行账户,发现只剩下5万,老板马上决定:停止供货,同时发催款函,三天内不付款就起诉。结果客户怕被起诉影响征信,赶紧凑了8万还过来,剩下的2万签了分期协议,避免了坏账。

如果真的逾期了,要“快刀斩乱麻”——很多老板碍于“人情”,不好意思催款,结果拖成坏账。我总结了“三步催款法”,简单直接:

步,发“正式催款函”。不要用微信或者电话,要用EMS寄,信封上写“催款函(请勿拆阅,仅交负责人)”,里面内容要写清楚:合同编号、未付金额、逾期天数、要求支付的最后期限(比如“请于2024年5月20日前支付全部货款15万元”)、逾期后果(比如“将采取法律手段追讨,包括但不限于起诉、申请财产保全”)。一定要保留EMS底单和签收记录——这是证明你“主张过权利”的关键证据,避免超过诉讼时效(一般是3年)。

第二步,做“财产调查”。如果催款函没用,立刻查客户的可执行财产:用“企查查”“天眼查”查客户的银行账户、房产、车辆、股权有没有被查封;找律师去法院查“被执行人信息”(如果客户已经被别人起诉过);问客户的员工或者同行,有没有转移财产的迹象(比如把设备卖给关联公司)。比如有个客户欠了30万,我们查发现他有一辆价值20万的车,立刻申请了“财产保全”——起诉的时候向法院申请冻结这辆车,客户怕车被拍卖,赶紧还了25万,剩下的5万签了分期。

第三步,“果断起诉”。不要等客户“破产”再起诉,那时候你只能排队分钱,根本拿不到多少。比如有个客户欠了18万,拖了半年,我们起诉后申请了“诉前财产保全”,冻结了客户的银行账户(里面有12万),法院判决后,直接从账户里划了12万,剩下的6万客户用房产抵押,分三个月还完。起诉的成本其实不高——诉讼费大概是标的额的2%(18万的诉讼费是3900元),律师费可以找“风险代理”(赢了才付钱,一般是回款的10%-15%),而且这些费用可以要求客户承担(合同里要写“违约方承担律师费、诉讼费等实现债权的费用”)。

最后,要“把风险刻进制度里”——很多坏账是因为内部流程混乱,比如业务员为了拿提成乱签客户,财务不管不问,最后责任没人担。我给企业设计的“应收账款考核制度”,核心是“提成和回款挂钩”:

业务员的提成不是按“销售额”算,而是按“实际到账金额”算,比如“提成=(当月到账金额-当月新增坏账)×5%”。如果客户逾期超过60天,扣业务员当月提成的20%;如果变成坏账,扣业务员当年提成的50%(从后续提成里扣)。比如有个业务员之前为了冲业绩签了一个不靠谱的客户,结果欠了10万变成坏账,他当年的提成扣了5万,之后再也不敢乱签客户了。

还有“部门联动机制”:业务员签合同前,必须让财务审核客户的信用情况——财务要出具《客户信用评估报告》,写清楚“客户的经营状态、信用记录、付款能力”,如果财务打“差评”,业务员不能签合同。比如有次业务员想签一个新客户,财务查发现客户最近三个月有两笔逾期付款记录,直接打了“差评”,业务员只能放弃,避免了后续的坏账。

另外,不要忽略“小钱”——比如质保金,很多企业觉得质保金是“尾数”,不在意,但积少成多也是一笔不小的损失。我帮一家做家具的企业改了“质保金管理办法”:质保期内每3个月给客户发一封《质量确认函》,让客户签字盖章,内容是“截至2024年5月10日,我方提供的家具未出现质量问题”。质保期满后,拿着确认函去要质保金,客户没法以“质量问题”为由拖欠。之前他们的质保金回收率只有60%,现在提高到了90%。

最后说个“保命招”——买“应收账款信用保险”。比如出口企业或者做大额订单的企业,可以买信用保险,保险公司会承保客户“破产、拖欠、拒付”的风险,一般赔付比例是70%-90%。比如有个出口企业卖了50万的货物给国外客户,客户因为疫情拖欠,保险公司赔了40万,虽然损失了10万,但比全亏好太多。还有“保理业务”——把应收账款卖给保理公司,保理公司先给你80%的钱,剩下的20%等客户付了再给,这样能快速回笼资金,避免坏账。比如有个机械制造企业,把100万的应收账款卖给保理公司,拿了80万现金,用来支付员工工资和原材料款,避免了资金链断裂。

防坏账不是“事后救火”,而是“事前筑墙”——从筛选客户到签合同,从跟踪回款到逾期应对,每一步都要“落地”,每一步都要“具体”。比如查客户信用的时候,不要只看“表面”,要扒“细节”;签合同的时候,不要用“模板”,要加“保命条款”;跟踪回款的时候,不要“等”,要“盯”;逾期的时候,不要“拖”,要“快”。只有把这些“干货”变成企业的“制度”,才能真正把坏账挡在门外,让企业活下来,活好。

  • 上一个:<
  • 下一个:<

相关产品

在线客服
联系方式

热线电话

18710027383

上班时间

周一到周五

公司电话

18710027383

二维码
线